diff --git a/Reports/2025/#352-2025.09.22.md b/Reports/2025/#352-2025.09.22.md index 8efa4d9a..a81db50e 100644 --- a/Reports/2025/#352-2025.09.22.md +++ b/Reports/2025/#352-2025.09.22.md @@ -21,6 +21,22 @@ > 写的不错的技术博客,包含但不局限于 iOS、多端统一、设计、产品等 +### 🌟 🐢 [KMP on iOS 深度工程化:模块化、并发编译与 98% 增量构建加速](https://mp.weixin.qq.com/s/wOnyjYcka99eFJz8BWlu4Q) + +[@JonyFang](https://github.com/): 本文主要介绍了 Bilibili KMP 在 iOS 工程化的一些深度改造,达成模块化、并发编译与 98% 增量构建加速的目标。主要通过对 Kotlin/Native 编译管线的深度拆解与重构,系统性地解决了其在模块化、编译并发和增量构建方面的核心瓶颈。 + +**在构建系统与编译速度上** :实现了 `Parallel Compilation`,将每个 Kotlin 模块独立编译为 `.a` 文件,在一些日常的底层修改的场景下最终产物编译耗时降低 98% 。这充分释放了 Bazel 的高并发优势,结合可靠的 `remote cache` 机制达到 Never clean build 的预期。 + +**在编码与跨语言交互上**:摆脱了 KMP 默认的“大一统”框架模式。通过为每个 Kotlin 模块生成独立的 `Clang module` ,并以 `@ObjCExport` 注解精确控制导出,实现了真正的模块化。 + +**在调试与工程化上**:通过修复 `source-map` 路径和实现可靠的 `implementation_deps` ,保证了跨语言调试的稳定性和构建的确定性,解决了社区方案中的常见痛点。 + +也推荐几篇前几期的相关阅读: +- [探讨跨平台技术与跨平台UI框架及Kotlin Multiplatform在bilibili的实践](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3Njc0NTgwMg%3D%3D&mid=2247499203&idx=1&sn=67aea00aa5c15999f97791311938bc53&scene=21&poc_token=HLpTz2ijWQWLwFf6XFfk8Q_WpxxZDQY6efKAoW3r) +- [工程化视角的 Kotlin Multiplatform核心解读及优化](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3Njc0NTgwMg%3D%3D&mid=2247499744&idx=1&sn=f3c7bff956a066c30b70b5be1236a308&scene=21&poc_token=HNFTz2ij1E8hZViL6RNPunbfKHVS25LeC66WMyXt) +- [B站在KMP跨平台的业务实践之路](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3Njc0NTgwMg%3D%3D&mid=2247502999&idx=1&sn=9213bf3505748c329053a5b583450a18&scene=21&poc_token=HOdTz2ijemHOj_WW4N95gPA12ZTRq-q99qX9m5aI) + + ### 🐎 [Automating Github Action Workflows For Swift](https://elegantchaos.com/2025/08/28/action-builder.html) [@Damien](https://github.com/ZengyiMa):作者重启搁置的 ActionBuilder 项目,通过扫描 Package.swift 实现零配置生成 GitHub Actions tests.yml,借 Swiftly 自动识别 Swift 版本并调度 Linux/macOS runner,对 iOS 等 Apple 平台则调用 Xcode 构建且已适配 Swift 6.0-6.2,未来将以轻量 CLI 取代插件,可直接嵌入 Xcode build phase 随编译自动更新工作流。 @@ -61,6 +77,7 @@ 但从更长的视角来看,在 iOS 26 暴露了更多问题后,开发者修复后,后续的新版本对低 OS 的用户也带来体验的提升,所以总体我还是偏正常得看待这个 feature 的,等于苹果开启了对一类问题的线上 TSan ,并且对性能的影响微乎其微。短期的阵痛后带来的是更长期的体验提升。美中不足的就是如果这项 feature 能像 malloc 的一些开关(malloc stack logging 等),能让开发者自主控制按一定比例开启就更好了,能有更多时间修复以及控制对升级到 iOS 26 用户的影响。 + > 更具体的一些细节可以看链接。 ## 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