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世界芯片产业地图——成都

原创
09/08 11:45 来源:与非研究院
8046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近年,成都市将集成电路产业作为 "芯屏端软智网安" 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 "链长制" 工作机制给予重点培育,按照 "强设计、补制造、扩封测、延链条" 的思路,聚力打造中国 "芯" 高地。

目前成都已聚集400余家集成电路企业,其中设计企业320余家,2024年实现营收279.9亿元,同比增长25%,年营收上亿元企业达49家;推动34个亿元以上项目、22个10亿元以上项目加速建成投产,初步形成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以及装备材料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在计算、通信功率半导体、模拟等领域具有特色优势。

一、成都集成电路产业现状

1.1、成都武侯区

20世纪90年代,微波射频产业在武侯区萌芽,经过30多年的发展,武侯区微波射频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入选工信部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也是全国唯一以微波射频作为主导产业的特色产业集群。

目前,武侯区微波射频已实现产业规模年均增长16%,2024年产值迈上百亿元台阶,聚集企业超300家,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5个、行业专利超1000件。武侯经开区微波射频产业园已形成涵盖射频前端、雷达通信、低空安防等细分领域的全产业链布局,在6G通信、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领域释放强劲动能。

2025年3月,成都武侯经济开发区微波射频科学城正式亮相。科学城定位为全国微波射频产业集聚区,整体规划面积3.88平方公里,将打造产业服务、技术创新、中试孵化等六大功能中心,重点布局射频芯片毫米波雷达卫星通信等前沿领域。

1.2、成都高新区

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高新西区)聚集集成电路企业超过 180 家,其中规上企业超过 70 家,形成了从 IC 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到装备材料的全产业链生态。

2025年,成都高新西区多个重点产业项目持续推进:京东方第 8.6 代 AMOLED 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将带动柔性显示上下游产业链,助力成都打造全国最大柔性面板生产基地;西门子成都数字化工厂全线满负荷运转,四期达产后将成全球最大工业自动化产品生产基地,还培育本地配套企业、推动产业链联动;芯光智造园与振芯科技创芯智能产业园也均开工,前者将建 “工业上楼”示范园区,后者聚焦集成电路与北斗导航,为成都集成电路产业高地注入动能。

图|成都主要设计企业

来源:成都经信局/与非研究院整理

1.3、产业聚集

以天府软件园(天华二路、天华一路)为核心,形成“研发+设计”集群;西芯大道/天虹路产业带邻近京东方柔性屏项目,聚焦射频与通信芯片。成都华微电子的高精度 ADC 芯片打破 ADI 垄断,成都晶砂的 Micro-OLED 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成都申威的处理器实现党政机关全面国产化替代。

京东方柔性屏项目带动成都嘉纳海威、成都晶砂科技的显示驱动芯片需求;西门子成都工厂与成都国科微电子合作开发工业 AI 芯片。

1.4、人才梯队

成都鼓励集成电路企业与高校开展产教融合,给予每家企业或行业组织最高 100 万元补助。电子科技大学每年有 40% 以上的毕业生留在成都及周边就业,近 5 年留下来的毕业生有 4.3 万名左右。

成都申威、聚利中宇依托电子科大科技园,发展国产处理器与高端微波芯片,形成 “科研 + 产业化” 联动。

二、主要企业介绍

2.1设计领域龙头企业

成都海光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

2016 年,成都高投集团投资4亿元,引入海光公司两家核心子公司落户成都,开展通用服务器 CPU 芯片及图形芯片的设计和销售业务。2024 年,成都海光集成实现营收 72 亿元,同比增长 47%,有力支撑了成都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

海光公司凭借高端通用处理器和协处理器的自主研发能力,实现了 CPU(中央处理器)与 DCU(专用计算加速器)的协同创新,产品性能强、生态兼容性好、安全性高,已广泛应用于党政、金融、通信、能源等领域。

成都华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华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3月源于国家“909”集成电路专项工程成立,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CEC)旗下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控股企业,已于科创板上市。

成都华微主要从事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CPLD/SoPC)、MCU/SoC/SIP系统级芯片、存储器、模数/数模转换器(AD/DA)芯片、接口和驱动电路电源管理六大系列的研发、生产、检测、销售和服务。具备28纳米CMOS、0.13微米Bi-CMOS及0.18微米BCD先进制程的数字模拟混合信号设计技术,连续承担国家多项科技专项项目,在可编程逻辑器件、高速高精度ADC/DAC领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同时为客户提供ASIC/SoC系统芯片级解决方案。

成都华微连续承接“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FPGA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三五”高速高精度ADC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速高精度ADC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适应智能SoC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首批认证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四川省高新技术企业。

图|营收结构

来源:与非研究院整理

2018-2023年数字集成电路由0.75亿元提升至4.25亿元,模拟集成电路由0.27亿元提升至4.48亿元;2024年出现一定的下降,分别为2.27亿元和3.29亿元;2025H1分别为1.78亿元和1.53亿元,其他产品和技术服务金额较低。

成都振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振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成立于2003年6月,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集成电路设计、部分测试和销售。公司曾用名为成都国腾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涵盖核心电子元器件设计、开发及销售,北斗卫星导航全链条核心产品的研制、生产及销售运营,以及视频光电、安防监控等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服务业务。

图|营收结构

来源:与非研究院整理

2020-2022年,集成电路业务由2.08亿元提升至6.08亿元,北斗终端及运营由2.51亿元提升至3.39亿元,智慧城市业务由1.17亿元提升至2.31亿元。

2023-2024年,集成电路业务由4.55亿元下降至3.80亿元,北斗终端及运营由2.07亿元提升至2.46亿元,智慧城市业务由1.89亿元下降至1.24亿元。

2025H1集成电路业务、北斗终端及运营、智慧城市业务分别为2.43亿元、1.71亿元、0.55亿元。

2.2制造领域龙头企业

德州仪器半导体制造(成都)有限公司

德州仪器在成都高新区设立的制造基地是德州仪器全球唯一集晶圆制造、凸点加工、封装测试和晶圆测试于一体的制造基地。公司2010年设立晶圆制造厂,2014年建封装测试厂,2016年建成凸点加工厂。2018年完成晶圆测试厂扩建,2021年新增封装测试厂房竣工。2023年受理12英寸晶圆凸点技术改造二期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主营业务涵盖半导体及集成电路芯片的研发设计、制造(含封装测试)及相关技术服务,2024年员工1842人。

华虹集成电路(成都)有限公司

华虹集成电路(成都)有限公司由某公司、成都以及某基金三大资方共同出资,注册资本由 1 亿元增至 228 亿元,超过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等国内晶圆厂。该公司 12 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将有助于补齐成都集成电路产业链中的晶圆制造短板。

2.3封测领域龙头企业

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

英特尔是最早进入成都的国际半导体巨头,对成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003 年 8 月,英特尔宣布投资 3.75 亿美元在成都高新区建立半导体芯片封装测试工厂。至今,英特尔累计在成都投资40亿美元,带动戴尔、仁宝、联想、德州仪器、纬创等一大批全球电脑生产及研发知名企业布局成都,一大批集成电路、智能硬件、通信设备、软件等企业迅速集聚。

英特尔在成都建立了其全球最大的封装测试基地,英特尔成都工厂是其在中国唯一的生产基地,实现全球55%的笔记本CPU"成都造"。英特尔将继续深化在成都的投资布局,进一步提升成都在全球集成电路产业中的地位。

成都奕成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公司位于成都高新西区,是北京奕斯伟科技集团生态链孵化企业。奕成科技拥有先进的板级高密系统封测工厂。奕成科技主要从事集成电路板级先进系统封测业务,服务涵盖封装设计、芯片封装、芯片测试,产品广泛应用于移动终端、5G物联网人工智能、高性能运算、汽车电子等领域。

经过持续研发积累,奕成科技已汇聚全球半导体先进封测技术核心团队,独创的板级高密系统封测技术,可对应2DFO、2.xDFO、FOPOP、FCPLP等先进系统集成封装。2025 年,奕成科技成功实现板级高密 FOMCM 平台批量量产,成为中国大陆目前唯一具备板级高密 FOMCM 产品量产能力的公司。奕成科技的发展填补了成都在先进封装领域的空白,提升了成都集成电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2.4设备与材料领域龙头企业

成都莱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莱普科技全国总部暨集成电路装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 16.6 亿元,占地面积 39 亩,主要建设企业全国总部、技术中心、制造中心以及国产核心零部件研发及产业化基地等。项目于 2025 年上半年竣工投产,将有力推动我国半导体领域激光装备和技术的进步。

成都中嘉微视科技有限公司

成都市郫都区企业成都中嘉微视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近亿元 A 轮融资。资金将重点用于显示与半导体前道检测设备的技术研发、产能扩张及市场拓展,为我国高端检测设备国产化进程注入新动能。

2.5、其他重要企业

新易盛

成都新易盛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成立于中国成都,并于2010年被认证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一家领先的光模块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商。

新易盛一直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多种类的高性能光模块和光器件,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电信网络(FTTx、 LTE和传输)、安全监控以及智能电网等ICT行业。公司拥有3000多种产品,严格遵从TUV、CE、 UL、 FCC、FDA、RoHS、REACH和EMC等国际标准,产品已服务于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00个客户。 2016年,新易盛在深圳成功上市,开启公司发展的新篇章。目前,新易盛拥有约1100名员工。

图|营收结构

来源:与非研究院整理

2013-2025H1,公司点对点光模块由3.57亿元提升至104.09亿元,2025H1已超过2024年全年,增速强劲。

天奥电子

成都天奥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月,于2018年9月3日在深交易所上市。公司从事时间频率产品、北斗卫星应用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是拥有多项专利和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时间频率企业,拥有完整的时间频率产品线,具备时频系统集成能力,可为客户提供完整的时频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括原子钟、晶体器件、频率组件及设备、时频板卡及模块、时间同步设备及系统等,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卫星导航、军民用通信及国防装备等领域,为我国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主要时频装备和系统,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营收结构

来源:与非研究院整理

2013-2022年频率系列由2.44亿元提升至6.28亿元顶峰,2023-2024年降低为5.71亿元、5.72亿元;2013-2022年时间同步系列产品由2.27亿元提升至5.48亿元顶峰,2023-2024年降低至4.92亿元、3.62亿元;2013-2024年,北斗卫星应用产品在0.12-0.54亿元震荡,变化不大。2025H1分别为2.24亿元、0.86亿元、0.07亿元。

三、总结

成都已初步形成 IC 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装备材料联动协同的产业链,汇集英特尔、德州仪器、成都华虹、成都海光等上下游企业200余家,在高端处理器技术、射频微波技术、北斗导航技术等领域的高端芯片研发具有特色优势。

但是,成都集成电路产业链也存在明显短板,特别是在晶圆制造领域。成都缺少先进制程和 8 英寸以上晶圆代工产能,本地流片率不到 4%,严重制约了设计产业发展。未来,成都还需要加大链主企业的先进制程引入力度,加大产学研结合,实现本土制造突围。

来源: 与非网,作者: 王兵,原文链接: https://www.eefocus.com/article/1888195.html

新易盛

新易盛

Eoptolink(深交所代码:300502)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领先的高速光收发器制造商。Eoptolink提供业界最广泛的100G、200G、400G、800G收发器产品组合,具有世界一流的质量和可靠性。

Eoptolink(深交所代码:300502)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领先的高速光收发器制造商。Eoptolink提供业界最广泛的100G、200G、400G、800G收发器产品组合,具有世界一流的质量和可靠性。收起

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登录即可解锁
  • 海量技术文章
  • 设计资源下载
  • 产业链客户资源
  • 写文章/发需求
立即登录

与非网资深行业分析师,工科背景,11年行业研究经历。擅长从行业供需、量价、公司财务基本面等角度分析,洞悉电子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欢迎交流。